中國很多的企業已經早已擺脫了生存的壓力,在不斷的探索著適合自己的發展的道路,品牌就成為各個企業追逐的目標。但品牌究竟是什么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尤其認同美國的著名的營銷專家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闡述的品牌的含義: 品牌是一個名字、名詞、符號或設計,或是上述的總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有別于其它競爭者。
中國很多的企業已經早已擺脫了生存的壓力,在不斷的探索著適合自己的發展的道路,品牌就成為各個企業追逐的目標。但品牌究竟是什么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尤其認同美國的著名的營銷專家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所闡述的品牌的含義: 品牌是一個名字、名詞、符號或設計,或是上述的總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有別于其它競爭者。
那么,未來的戰場究竟在哪里,是什么樣子的?還是在商場里你今天做促銷,明天我打折扣嗎?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說No。 每個消費者在計劃選購產品或服務的時候,心里的購買清單上不會超過7個名字。但每一個品類的產品品牌又何止區區7個,那我們的國內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是否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購物清單上呢? 這表明未來的競爭戰場不是在商場里,而是在消費者的心里。
格力幾乎是家電業中做得好的唯一例子。格力聚焦在空調品類上,家用空調銷量已是世界第一,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是空調的代表品牌。格力若能堅持下去,不斷提升研發能力,將有望能進一步將格力與 美的的差距拉大到2:1的程度,在全球成為空調代表,從而為中國貢獻一個世界品牌。喜之郎果凍是做得好的另一個例子。喜之郎開創了果凍品類,如今它代表了果凍,想到果凍就想到喜之郎。喜之郎的營業額雖然不很大,但卻創建了強勢品牌。
對于以提供產品為盈利的生產型企業來說,定位與產品設計就是孿生兄弟,互生互長。定位決定設計方向,設計反過來影響和修正定位。產品設計在蘋果、菲利普這樣的知名企業的產業鏈條中,是處于上游的一個環節。定位不是企業內部自娛自樂喊出來口號,只有消費者了解的定位,才是由價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