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成功入選2017年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
武漢成功入選2017年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由此成為深圳、上海、北京后的我國第四個“規劃之都”。
一直以來,武漢都以工業制造強省的形象面向世人,以其便利的區位優勢——處華夏腹地、賴長江航運之利、擁高速公路網絡和紐帶機場,水陸空三維兼具的歸納交通體系為武漢經濟供給有力的扶持。在武漢以往的GDP陳述里,轎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制造等五大千億支柱工業占有了武漢生產總值的重要份額。
但是,在2017年11月1日,武漢卻一舉拿下“規劃之都”的當選資歷,成為繼深圳、上海、北京之后的國內第四個“規劃之都”。那么規劃職業在武漢又是什么時候開端大放異彩的呢?
我國武漢工程規劃工業聯盟秘書長金志宏表明,現在,武漢在高鐵、橋梁、高速公路、跨江跨海地道、水利、電力、冶金化工等范疇的工程規劃現已到達世界領先水平。一批世界工程已然打下“武漢規劃”痕跡。
從工程規劃開端入手,憑仗大輸出的工業制造實業的需求,工程規劃其實在武漢早已打下了深沉的基礎。在規劃上,自2010年以來,武漢工程規劃工業收入完成年均增長率13.3%。工業規劃5年挨近翻番,距千億級水平僅一步之遙。2015年,武漢工程規劃職業企業數量到達近500家,較2010年添加100多家。其間,歸納甲級資質企業和全國百強企業數居全國第2位。武漢市工程規劃工業如中冶南方在鋼鐵及動力環保范疇的規劃廣泛亞、歐、南美及非洲,五環工程公司一半左右業務在海外。武漢工程規劃工業從業人員數量到達7萬多人次,注冊執業人員數量到達1萬多人,注冊人員占從業人員比重為14.1%,相當于均勻7個人中就有1人是注冊規劃師,這個份額僅次于上海。
不只規劃大,武漢工程規劃更是有一個廣泛的包括面,擁有著21個職業,以大橋、高鐵、地道為主導的規劃著作為城市供給了豐厚文化景觀資源,享譽全球。武漢長江大橋是萬里長江上的榜首座大橋,也是新我國成立后在長江上修建的榜首座公鐵兩用橋,被稱為“萬里長江榜首橋”,建成伊始即成為武漢市的標志性建筑。在世界范疇內,世界上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跨海大橋、世界初次在珊瑚礁上締造的大橋中馬友誼大橋、尼加拉瓜大運河均出自武漢規劃。
在此次申報世界“規劃之都”的《武漢市申請參加聯合國全球構思城市網絡及申報規劃之都計劃》里提到,“為大力推動我市工業、工程勘測規劃等工業開展,完成參加聯合國“全球構思城市網絡”,并取得“規劃之都”稱謂的方針,特制訂本計劃”。體現出工程規劃在武漢規劃規劃以及申報世界“規劃之都”項目里占有的重要位置。
以工程規劃為環繞點,武漢的其它規劃范疇也為“規劃之都”如虎添翼,在多個構思規劃范疇如數字媒體藝術等均位居世界前列。時裝紡織、珠寶、交互規劃等也在全國占有重要位置;軟件工業出現集約化開展的趨勢;動漫工業現已構成較為齊備的工業鏈,頗獲好評的動畫品牌《熊出沒》,技能均武漢的動漫公司外包制造。
武漢工程規劃在往后的開展中將往高專業度、商場聯盟、海外拓寬的方向開展。長江院現已在沿線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從以前單一的水利水電勘測規劃,向為項目供給前期規劃規劃及融資等全工業鏈咨詢服務改變。我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勘測規劃規劃研究院院長鈕新強以為,海外工程常常包括水利水電、公路、鐵路等不同專業的規劃,這就需求武漢的勘測規劃企業多專業、多團隊聯合,他說,“組成海外商場聯盟勢在必行”。
《“十三五”規劃》文件中也提到了清晰的方針,“十三五”期間,將發明一批代表“武漢規劃”品牌的工程項目,力爭使武漢成為工程規劃會展中心及全國重要的工程規劃中心;讓武漢規劃成為城市文化新品牌,建成世界聞名的工程規劃中心。并爭取取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規劃之都”稱謂。
武漢工業設計值得恭喜的是,在11月1日零點30分,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批閱,武漢正式當選了2017年全球構思城市網絡“規劃之都”。
(以上文章來自武漢工業設計,如有雷同請告訴修改,如有轉載請闡明出處,有需求請聯絡我們哦)
- 上一條信息:11月10日,第二屆“黃鶴杯”工業設計大賽決賽舉行
- 下一條信息:武漢工業設計專業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