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產品設計為什么要做假設?
1.研究用戶過程中更有目的性
無論是數據分析還是用戶調研,開展研究前,好提前建立假設,帶著假設去研究用戶,會比盲目研究的效果要好。
這其實很好理解,做實驗前如果沒有假設,怎么確定你的自變量、因變量、實驗設計呢?
有些用研結果對于業務改進沒有太大的作用,原因是脫離了業務,其研究過程、研究方法和武漢產品設計期望的正好相反。
普通的用研:過程比較發散、沒有邊界;研究方法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報告研究方式,比如發現了某某現象,然后把它提煉出來。
武漢產品設計過程期望的用研:聚焦問題、有邊界;研究方法是自上而下,就跟實驗研究一樣,先提出一個假設,再圍繞假設去設定支持變量,后通過比較真實情況,判斷假設是否成立。
2.不止步于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容易,但如何定義問題,并把問題解決,卻不是那么簡單,這也是為什么諾曼會說“當我沒找到解決方案前,是不會把發現的問題拋出來的”。
工作中我們會發現兩種披著羊(用)皮(戶)的狼(方案):
雷聲大雨點小方案:我要解決某個功能小白用戶看不懂的問題,然后給交互:“兄弟做一下吧”。范圍層內容的缺失,會讓我們很容易產出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東西。
飄著天上的方案:“我們應該整合一些當下的剛需點,來引導用戶去點擊”、“感覺你的東西和用戶的使用場景貼合的不是很緊密”、“感覺你這個不夠用戶體驗”、“你應該站在用戶角度考慮問題”…這些高高在上沒有指導意見的評論,除了能夠自我表演一下,好像也沒什么特別的作用。
以上兩種方案的共性就是:都止步了問題,然后就沒有下文了,它的風險就是:我們做不出接地氣的東西,停留在紙上、概念上、理論上!
我們不應該止步于發現問題,而是應該進一步定義問題,構建問題空間,并明確自己要做哪些事情,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如何做假設
如何通過做假設,構建出問題空間,這里以某產品的收藏功能為例:
第一步:提出數據假設
1.1. 確定埋點素材
假設某個現象的出現,會涉及哪些指標,以收藏功能為例,涉及的指標有:
a.行為事件指標
b.用戶留存指標
c.用戶收藏內容分布
1.2.提出數據假設
假如假設發生了,涉及數據的反應如何,以收藏功能為例,涉及的指標反應有:
假設1: 收藏功能影響用戶對于產品的忠誠度,涉及的指標反應:
a.有收藏內容的用戶留存要高于沒有收藏內容的留存;
b.收藏內容多的用戶留存要高于收藏內容少的留存
假設2: 主動收藏意愿弱,涉及的指標反應:
a.點擊收藏人數少;
b.點擊收藏次數少
假設3: 收藏使用意愿高,但很多人不知道收藏的內容在哪里,涉及的指標反應:
a.“+”點擊人數少;
b.收藏入口icon點擊次數高;
c.收藏入口icon過程轉化率高;
d.編輯按鈕點擊次數多;
e.收藏內容點擊次數高;
f.收藏內容過程轉化率高
假設4: 收藏使用意愿高,但很多人不知道收藏內容的入口在哪里,涉及的指標反應:
a.“+”點擊人數少;
b.收藏入口過程轉化率少;
c.編輯按鈕次數多;
d.收藏內容點擊次數高;
e.收藏內容過程轉化率高

假設5: 收藏使用意愿高,很多人知道收藏的內容在哪里,涉及的指標反應:
a.“+”點擊人數高;
b.收藏入口icon過程轉化率高;
c.收藏入口點擊次數高;
d.收藏入口過程轉化率高
假設6: 收藏使用意愿弱,涉及的指標反應:
a.收藏內容點擊次數少;
b.收藏內容過程轉化率低
假設7: 收藏使用麻煩,涉及的指標反應:
a.編輯點擊次數多;
b.收藏內容多;
c.收藏頁面停留時間長
第二步:分析可能原因
假如上述假設發生了,可能的原因有哪些?這個過程可以通過小組的方式進行頭腦風暴,發散現象背后的潛在原因,以收藏功能為例,可能的原因有:
假如“收藏使用意愿弱”發生了,可能的原因有:
a.有價值的收藏內容沒有得到沉淀;
b.收藏的內容不是每天都需要來問的
假如“主動收藏意愿弱”發生了,可能的原因有:
a.用戶不知道收藏的作用:避免忘記,方便以后查找、作為快捷的一個手段;
b.用戶對當前內容不是很滿意;
c.用戶看完答案,想不起還有收藏這茬事
假如“收藏使用意愿高,但很多人不知道收藏的內容在哪里”發生了,可能的原因有:
a.收藏完之后,沒有反饋提示
假如“收藏使用意愿高,但很多人不知道收藏內容的入口在哪里”發生了,可能的原因有:
a.收藏入口不明顯
第三步:思考對應的潛在機會點
針對上述原因,如何解決呢?以收藏功能為例:
如何將有價值的收藏內容沉淀:
a.本質是主動收藏意愿弱的問題
怎樣把用戶經常問的收藏起來,方便以后天天問,甚至主動推送給用戶:
a.首先是主動收藏意愿弱的問題;
b.設定觸發規則,將用戶經常問的主動推給用戶
怎樣把用戶經常需要問的和收藏作用之間的關系模型傳達給用戶:
a 收藏之后觸發新功能引導(只觸發一次),告訴用戶可以將重要的問句收藏起來,方便以后問;
用戶表達對答案滿意之后,能不能引導用戶,要不要收藏:
a.業務場景下增加評價機制;
b.用戶表達滿意之后,詢問用戶要不要收藏剛剛的內容,方便以后問
用戶收藏完,告訴用戶收藏的東西在哪里:
a.動畫強化,收藏的內容梭進收藏那個方位里;
b.增加收藏入口的可見性;
c.信息做減法;
d.文案改為“收藏XX”,現在是“我的XX”;
e.位置上強化收藏;
f.樣式更換,參考其他聊天IM產品
第四步:可視化問題空間
對前三步中數據假設、可能原因、潛在機會生成的數據內容進行可視化,并繪制成功能的問題空間地圖,以收藏功能為例,問題空間地圖如下:
驗證假設
帶著構建好的問題空間去研究用戶,對比數據上的真實反應以及用戶反饋,驗證假設是否成立:
假設驗證
修正問題空間,確定設計方向:
把成立的假設標記出來,確定收藏功能的設計方向:
設計方向:
a.點贊之后觸發收藏新功能引導(只觸發一次),告訴用戶可以將重要內容收藏起來,方便以后詢問;
b.設定觸發規則,將用戶經常問的,主動推薦給用戶
總結
善于發現問題是源于我們本能層的能力,而定義問題、解決問題是來自反思層面的訓練,并形成一定的范式。如果因為懶惰不去做這樣的范式訓練,我們可能就只能停留在本能水平,要么雷聲大雨點小、要么飄在空中,做不出接地氣的東西!
這里已經幫你總結好了這樣的范式,教你在武漢產品設計過程中如何通過做假設、驗證假設,定義問題并解決問題。它可以給你帶來的價值有:
a.不止步于當前問題,發現問題之后,能夠有思路地去進一步定義問題,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
b.如何將用戶研究更好地貫穿于武漢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研究用戶,得出產品結論;
c.武漢產品設計過程中更具全局意識,不至于過早陷入一些細節。




